20世紀「龐氏騙局」經典代表作

麥道夫詐騙案 #

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Madoff,1938年4月29日-),美國著名金融界經
紀人,前納斯達克(NASDAQ)主席,他花費了長達20年的時間精心炮制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詐騙案--「龐氏騙局」,2009年6月29日被紐約聯邦法院判處150年有期徒刑。


0420_bernard-madoff_300x300.jpg

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L. Madoff,又譯:伯納德・馬道夫、伯納德・馬多夫,1938年4月29日-),美國著名金融界經紀,前納斯達克主席,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詐騙案制造者。案發前是納斯達克OMX集團提名委員會的一名成員。

1960年,從法學院畢業后的他拿著自己在海灘上做救生員賺來的5000美元創立了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証券公司,並因此聞名華爾街。這家公司主要以擔任股票買賣的中間人而聞名。

2001年,麥道夫公司被稱為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三大提供上市咨詢的經紀公司之一,紐交所第三大經紀公司。因為設計一種龐茲騙局(層壓式投資騙局),令不少著名投資者金融機構損失500億美元以上,曾逃過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等機構的監管。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有心人士說,匯豐控股對這次麥道夫詐騙案潛在風險可能負責15億美元。麥道夫還領導著一項投資顧問業務,這一業務專為富人、對沖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理財。


傳奇人物-伯納德・麥道夫 #

伯納德・麥道夫出生在紐約一個猶太人家庭,1960年,從紐約赫福斯特拉私立大學法學院畢業后的他靠利用暑假打工當救生員和安裝花園噴水裝置賺來的5000美元,還向妻子露絲的父親借了個辦公室,創立了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証券公司,從事証券經紀業務。証交委員會從來沒聽說過有人用5000美元起家的。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麥道夫憑借其聰明才智漸漸成為華爾街經紀業務的明星。上世紀80年代初,麥道夫在華爾街積極推動場外電子交易,將股票交易從電話轉移到電腦上進行。當時,麥道夫公司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可獨立從事証券交易的交易商。1983年,麥道夫公司在倫敦開設了辦事處,並成為第一批在倫敦証券交易所進行交易的美國公司。1991年,伯納德·麥道夫成為納斯達克董事會主席。在其帶領下,納斯達克成為足以和紐交所分庭抗禮的証券交易所,為蘋果、思科、Google等公司日后到納斯達克上市做出了巨大貢獻。 到2000年,伯納德・麥道夫公司已擁有約3億美元資產。
麥道夫家族基金會主要捐助猶太慈善組織,幫助建設劇院、大學以及藝術事業。


龐氏駶局的開始 #

2000年功成名就后,麥道夫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轉變。他精心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以穩固的高投資回報率使自己再次成為華爾街的傳奇人物,直到2008年12月初露餡。

打入精英俱樂部拉客戶

棕櫚灘鄉村俱樂部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這是一個高端猶太人俱樂部,隻有300名會員。要申請加入其中,不僅要足夠富有(會費30萬美元),還必須是品德高尚的人士,每年的慈善捐款記錄不少於30萬美元。

麥道夫很輕鬆地就打入了精英雲集的鄉村俱樂部,並吸引了眾多富有的猶太會員。麥道夫很會揣摩投資者的心理,他刻意營造出一種排外氣氛,並實行“非請莫入”的政策,隻有經過邀請的投資者才能成為公司客戶。這意味著,成為麥道夫的客戶有點像加入一個門檻很高的俱樂部,光有錢沒有人介紹是不能進的。

這一策略非常成功。在很多人看來,把錢投給麥道夫已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麥道夫從不解釋投資策略,而且如果你問得太多,他會拒絕接受你的投資。

在俱樂部的高爾夫球場和雞尾酒會上,人們不時提到麥道夫的名字。一些猶太老人稱麥道夫是「猶太債券」,能給出8%至12%的投資回報,而且每年如此,不管金融市場形勢如何。麥道夫曾吹噓:“我在上漲的市場中賺錢,下跌的市場中也賺錢,隻有缺乏波動的市場才會讓我無計可施。”

交情老友照樣騙

95歲高齡的俱樂部成員、服裝大亨卡爾・夏皮羅是此次騙局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他認識麥道夫近50年了,曾邀麥道夫參加他的95歲生日宴會,和他一起旅行,甚至帶他的曾孫玩。夏皮羅旗下的公益基金向麥道夫的基金投資了1億4千5百萬美元。此外,夏皮羅及其家人還將另外4億美元交給麥道夫管理。

隨著客戶的不斷增多,麥道夫要求的最低投資額也水漲船高,從最初的100萬美元升至500萬美元,然后又到1000萬美元。至少有1/3的俱樂部會員投資了麥道夫旗下的基金。

由於回報穩定,麥道夫的名聲越來越大,會員都以擁有麥道夫投資賬戶為榮。

騙局被曝光 #

2008年12月初,麥道夫向兒子透露,客戶要求贖回70億美元投資,令他出現資金周轉問題。12月9日,麥道夫突然表示提早發放紅利。12月10日,麥道夫向兒子坦白稱,其實自己「一無所有」,而是炮制了一個巨型金字塔層壓式「龐氏騙局」,前后共詐騙客戶500億美元。10日當晚,麥道夫被兒子告發,引爆史上最大欺詐案。12月11日,麥道夫被捕。

在案發前,人們信任麥道夫,麥道夫也沒有讓他們失望﹔他們交給麥道夫的資金,都能取得每年10%的固定回報,這是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回報率。但事實上,麥道夫並沒有創造財富,而是創造了別人對他擁有財富的印象。顧客們並不知道,他們可觀的回報是來自自己和其他顧客的本金——隻要沒有人要求拿回本金,秘密就不會被拆穿。但當有客戶提出要贖回70億美元現金時,游戲結束了。

截至2008年11月30日,麥道夫的公司帳戶內共有4800個投資者賬戶,這些受騙的投資者包括對沖基金、猶太人慈善組織以及世界各地的投資者。


屢試不爽的行騙手法 #

龐氏騙局是一種形式的詐騙行為,人們相信一個並不存在的企業獲得了商業成功,但是實際上是在短時間內,用其他投資人的錢給第一批投資人回報。

1990年代,麥道夫借用自己作為成功的股票上市經紀人的身份成立了一家資產管理公司。麥道夫通過自己的社會網絡為這個基金公司進行籌資,他在透過棕櫚灘鄉村俱樂部或其它慈善團體的場合,廣交朋友,並利用一些已落入他陷阱的投資客做介紹人,介紹更多客戶給他,那些介紹人可以收取回佣,自然樂於做中間人,這樣就有滾雪球效應。有報道說,正是在這個俱樂部中,麥道夫找到了一個后來給他吸引了其他成員加入的投資者。

在表面看來,麥道夫的基金是一項風險很低的投資行為。他龐大的基金有著穩定的利潤返還率。一個月中的增長可能達到一到兩個百分點的增長率。增長背后的原因是該基金不斷的做著購買大盤增長基金和定額認股權等等生意。這種綜合性的投資組合一直被人們認為可以產生穩定的投資收益。

2005年的時候,根據美國証監會的說法,麥道夫的投資基金生意逐漸變成了一個新的「龐式騙局」,所有的返還給投資者的收益都是來自於越來越多的新加入的投資者。根據美國証監會早些時候的數據顯示,直到2008年一月份為止,麥道夫的基金一共管理著171億美元的資金。雖然2008年的形勢不斷的惡化,但麥道夫依然在向投資者報告說--他的基金依然在穩健的增長當中,這一增長數字直到2007年11月依然高達每月5.6%,跟標普平均增長下降37.7%相比,這肯定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

雖然他依然在報告自己的增長記錄,但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要求麥道夫返還投資。根據美國証監會的說法,僅僅12月份的第一個星期,麥道夫受理了高達70億美元的贖回請求。

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晚上,麥道夫對自己的兩個兒子說,這一切不過是「一個巨大的龐式騙局」--而現在離破產的局面已經越來越近了。兒子們隨后跟律師們接洽了情況,並最終向聯邦報告了騙局。而就在被逮捕之前,麥道夫依然在向公司雇員及自家親屬們少量發放剩余的300億美元資金。

假如不是因為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的話,也許這次騙局還能夠繼續延續下去。但危機使一切顯形,麥道夫承認了自己的行為。正如巴菲特所說的那樣--直到潮退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

這一事件脫掉了如此之多的成熟的投資者和銀行家們的游泳褲。數以百計的銀行、對沖基金和富裕的個人都放心的把自己手中的錢交給麥道夫基金,因為他承諾的是一個如此誘人的數字——即使是艱難時勢,一年仍有10%到15%的增長率。

受害的銀行來自全球各地,BancoSantander(歐元區最大的銀行),BNPParibas(2012年世界第四大銀行)和匯豐這三家直到目前為止還在金融危機幸存的銀行這一次也深深的中了招。更慘的是很多美國人,他們在這場危機中除了麥道夫的基金外,已經一無所獲。

2009年6月29日被紐約南區聯邦法院判處150年監禁,現年76歲的麥道夫將在監獄裡度過他的余生。


騙局之所以「成功」 #

1. 利用奢華場所建立人脈網
現年70歲的麥道夫經營資本管理多年。多年來,麥氏通過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証券公司下屬的秘密資本管理分支機構,利用廣泛人脈,騙取投資。麥道夫在美國達拉斯、芝加哥、波士頓和明尼阿波利斯等城市編織關系網,利用各種奢華場所接觸投資者。

2.樹立「投資必賺」口碑
麥氏僅在明尼蘇達州霍普金斯市山頂高爾夫球俱樂部和橡樹嶺俱樂部就「融資」超過1億美元。「當你在高爾夫球俱樂部打球或吃飯時,所有人都在講麥道夫如何幫他們賺錢,所有人都想加入麥道夫的項目。」

3.發展「金字塔型下線」
麥道夫利用朋友、家人和生意伙伴發展「下線」,有的人因成功「引資」而獲取佣金。一些「下線」又發展新「下線」。

4.合理回報率騙倒所有人
麥道夫每月向客戶提交的投資報告顯示他非常進取,客戶也能隨時在數日內贖回投資。而且與一般騙案的不合理高回報相比,麥道夫每年向客戶保証回報隻有約12%-13%,這樣便令許多存有疑心的客戶也不虞有詐。


誰是這場騙局的最害者 #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統計資料,僅列出損失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受害者:

  1. Fairfield Greenwich 集团 75亿美元
  2. 万通金融集团旗下的对冲基金Tremont公司 33亿美元
  3. 桑坦德银行(Santander)28.7亿美元
  4. 奥地利银行(Bank Medici AG )21亿美元
  5. Ascot Partners 18亿美元
  6. 纽约投资公司“Access International Advisors”14亿美元
  7. 富通(Fortis Group) 13.5亿美元
  8. 瑞士银行 10亿美元
  9. 匯豐銀行(HSBC) 10亿美元
  10. 瑞士BENBASSAT & CIE私人银行 9.35亿美元
  11. Primeo SelectFund 8.35亿美元
  12.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 4.5亿欧元(6.05亿美元)
  13. 皇家苏格兰银行 6亿美元
  14. 纽约大都会队老板威尔彭(Fred Wilpon)
  15. 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董事长莫金(Ezra Merkin)
  16. 费城老鹰队前老板布拉曼(Norman Braman)
  17. 法国巴黎银行3亿5000万欧元
  18. Man Group 3.6亿美元
  19. 野村控股
  20. Kingate Global Fund 全球基金
  21. 叶史瓦大学
  22. Maxam资本管理公司
 
137
Kudos
 
137
Kudos